第(3/3)页 郭康甚至觉得,这制度能跑到现在还不出大事,就全靠同行衬托了。毕竟,你要跟隔壁其他势力管理下的居民说,这边的官吏执法粗暴,那法国人得问你什么程度才算粗暴;阿勒曼尼人得问你这么多法,执行哪个;斯拉夫人得问你什么是官吏…… 不过,于情理上来说,人总是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。希望社会变得更好,是很多方面发展和进步的推动力,也不能指责什么。总不能说,我就是要跟蛮子比烂吧。 所以这次,正好也给了郭康一个机会,看能不能至少把察举制那套东西,先运转起来。虽然听着比较古老,但在这边,恐怕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。话说回来,哪怕在郭康那个时代,都没有几个能把选官制度玩得转的。大部分人到那个时候,都搞不定察举呢,别说这会儿了…… 瘟疫带来的压力减轻之后,郭康的主要任务,已经从自己亲自干活,变成了指点大家干活。一方面是为了锻炼新人,另一方面也是他想要偷懒下。之前,他都被字面意义上累死了一回了,就这天兄都还让他加班,是真的有些绷不住了…… 当然,除了这些行政工作之外,新兵征召和军队的扩编,也已经提上了日程。某种意义上说,这部分对罗马,可能还更重要。 制度想要施行,必须有稳定的环境。最好长期坚持,才能让大家养成习惯。而这些,都是需要武力维护的。如果武力不行,乃至像周天子征讨楚国那样吃败仗,那么就算文明真的有优势,产生影响的速度,也会下降很多。所以有条件的话,还是两边都要兼顾最好。 传统上,大家都会避免在埃及征召士兵,因为这帮人的战斗力实在是不靠谱。而且战争是个团队活动,你自己不行,还得拖累大家,变成了负效果,还不如不带呢。 不过郭康认为,民风的影响虽然存在,但没有那么决定性。埃及人不能打,主要是根本没人带他们练,那自然就不行了。 再说,不同于其他军队,罗马的军团自己就是个单独的文化。较真来说,在一百年之前,现在的罗马尼亚腹地,都没有“罗马人”,而只有保加利亚人、瓦拉几亚人、特兰西瓦尼亚人、塞尔维亚人等等。现在这个罗马概念,其实就是“军团人”衍生出来的。 那么,埃及人如果加入军团,也会成为一个军团人,而不是埃及人。而正如大家反复提及的,所谓军团,就是罗马的创造者,所以,他也就是个罗马人了。从这个角度说,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哪个民族能打,哪个民族不能打。因为大家要做的,也不是改变埃及人的特性,只是把他们变成了罗马人而已。 之前,整编罗斯人的时候,郭康已经有了些经验。现在,有了瘟疫期间的组织,进行战争动员也方便了不少,完全可以开始着手尝试了。 第(3/3)页